查看原文
其他

2022年重庆人社系统十大创新案例出炉

重庆人社 2023-03-17

近日

市人力社保局印发

《关于2022年全市人力社保系统创新案例亮点工作及“金点子”评选结果的通报》

经自主申报、初评推荐、

综合推选、专家评审等程序

共评选出优秀

创新案例、亮点工作、“金点子”各10项

与大家分享十大创新案例

一起了解——

永川区人力社保局

推进“社银”“社税”集成联办






永川区推进“社银”“社税”集成联办


2022年以来,永川区人力社保局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优化政务服务,加快建设服务型部门。在“互联网+政务服务”基础上,积极探索“一网、一门、一次”改革,推进“社银”“社税”集成联办,提升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


一是创新开展“社银”集成服务,实现“就近办、多点办、快捷办”。在行政服务中心社会保障分中心建立“社银”集成服务综合窗口,即时办理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邮政银行等13家“社银”合作银行联办事项。在全区建立24个线下“社银”服务网点,同步办理社会保障卡申领、激活、挂失与解挂、养老保险账户维护、养老工伤待遇资格认证等高频服务事项,全年提供集成服务26万人次。


二是探索推进“社税”集成办理,实现“一件事一次办”。在行政服务中心社会保障分中心设立4个社税综合窗口,将涉及人社、税务等多部门关联的参保、选档、缴费等“单项事”整合为服务企业和群众“一件事”,集成办理,大幅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和跑动次数,得到企业和群众普遍认可。自2022年11月28日窗口设立至今提供集成服务2万余人次。


三是建立联席机制,实现数据集成共享。坚持召开月调度会、季联席会,年度评估服务实效。通过线上、线下适时交互对接数据,用电话、QQ、微信等方式与税务、银行协商处理联办业务中的问题,真正打通服务群众的痛点、难点和堵点,持续提升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水平,更好地满足企业和群众办事需求。






向上滑动查看完整创新案例


大足区人力社保局

选能人、树典型、靓品牌

让劳务经纪人迸发新活力






大足区选能人、树典型、靓品牌

让劳务经纪人迸发新活力


2022年,大足区持续深化劳务经纪人培育工作,在选能人、树典型和靓品牌上下功夫,着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良、乐于奉献的高素质劳务经纪人队伍。


一、聚焦需求导向,优化队伍建设

大足区精挑细选“能人”,把好劳务经纪政治关、入口关和业务关。一是注重推荐,优中选优。发挥基层组织作用,通过个人自荐、群众推荐、单位推荐的灵活选拔形式推荐劳务经纪人,把好政治关。二是注重标准,优中选强。高标准制定《大足区劳务经纪人申报人员标准》,明确选拔办法、程序和申报标准5项,把好入口关。三是注重能力,强中选精。举办综合素质和专题业务结合的培训班,通过集中授课、现场交流的方式培训,把好业务能力关。目前,541人通过层层筛选后,314人成为储备劳务经纪人。


二、聚焦作用发挥,深化典型培树

注重通过发现典型、培养典型、宣传典型,充分发挥劳务经纪人示范引领作用。一是规范考评,发现典型。制定考核评优和淘汰机制,实行“五星”管理机制。目前成功评定2星劳务经纪人1人,1星108人。二是重点培育,培养典型。推荐优秀劳务经纪人参加乡村振兴骨干人才等各类专题培训,营造“先进更先进,后进赶先进”良好氛围。三是精准挖掘,宣传典型。采取“深挖掘、精提炼、重宣传”方法,推选出带头人“霞姐”等杰出典型5人,讲好大足劳务经纪人故事。


三、聚焦能力提升,强化品牌建设

大足区通过“能人”带新、“红娘”牵线、“娘家人”解忧三大优化措施,持续做靓劳务经纪人品牌。一是“能人”带新,促进队伍成长。注重10年以上能干人师带徒,通过薪火相传培养新人。目前34名老人带领8组新人开展劳务经纪人工作。二是“红娘”牵线,助推配对成功。定期动态收集企业用工需求,畅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牵线搭桥渠道,4000余人达成就业意向,229名务工人员成功搭乘返粤专列。三是“娘家人”解忧,彰显组织温度。政府通过市场化手段购买服务,向劳务经纪人下订单派任务,根据任务完成情况及时兑现政策,对家庭条件困难人员开展关心慰问,强化爱心关怀。






向上滑动查看完整创新案例



江北区人力社保局

打造全市首家金融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构建“人力资源+金融”融合发展新模式






江北区打造全市首家

金融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

构建“人力资源+金融”融合发展新模式


依托江北区丰富的人力资源和金融资源,我们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政策优势,以江北打造西部金融中心核心承载区为契机,抢抓重庆人力资源服务业“千亿跃升”计划机遇,建设重庆市首家金融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推动人力资源与现代金融跨界融合、协同发展,既有助于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也将为金融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产业园经市人力社保局批准设立,由江北区政府高标准、高质量打造,以“线上+线下+跨区域”为建设理念,围绕“3+E”的空间布局,倾力打造江北嘴“人力资源展示特区”、五里店“人力资源服务核心区”、铁山坪“西部金融中高级人才培训中心”和线上“智慧园区”。引进中高端人力资源机构,聚焦“引、育、留、用、转”等关键环节,为金融产业、金融人才提供定制化服务,形成完整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链。目前产业园签约企业有25家,确定线下入驻的有11家,其中锐仕方达、云企服等机构已正式进驻五里店园区办公。近期,嘉驰国际将入驻江北嘴园区。产业园建成后,预计首年平方产值约30万元,总营收达5亿元。






向上滑动查看完整创新案例


万州区人力社保局

聚焦经济发展“主战场”

培育技能人才“生力军”






万州区聚焦经济发展“主战场”

培育技能人才“生力军”


2022年,万州区人力社保局顺应全区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要求,聚焦全区经济发展“主战场”,着力培育大批技能人才“生力军”。


一是“产教训”深度融合。投资5.06亿元,启动万州技师学院申专达标和万州区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引导区内技工院校围绕区内绿色照明等五大重点产业,调整和新增职业技能培训专业21个,与98家区内企业健全校企合作机制,精准直达保障区内企业用工1100余人。


二是“政企社”联动协同。推动技能培训与保障企业用工深度结合,收集区内企业培育需求8000余条,依托7家在万中高职院校和22家重点培训机构,培训企业职工4700余人次,帮助组企业工人实现“课堂”到“厂房”无缝过渡。推荐长安跨越成为全市首批自主培训试点企业之一。


三是“育选用”相互衔接。制定《万州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十四五”规划》,出台《万州区创建“巴渝工匠”创新发展聚集区实施方案》,加快技能人才“引育留用”和劳务品牌打造,全区技能人才增至21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6.4万人,“巴渝大嫂”荣获人社部“我最关注十大劳务品牌”。







向上滑动查看完整创新案例


南岸区人力社保局

“三创新”成功申报国家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示范项目






南岸区“三创新”成功申报

国家公共就业服务能力

提升示范项目


南岸区从全市16个区县、全国35个地市中胜出,作为重庆唯一区县,成功入选国家示范项目城市(全国共20个地市项目),获得中央财政、市级分别不超过1亿元、2000万元补助资金支持。自今年7月成功申报以来,通过机制创新、载体创新、模式创新高质量推动示范项目建设,力争形成“重庆经验、南岸示范”。


一是创新工作机制,做公共就业服务提升示范。紧跟市局部署,创新推行“一库四联盟”工作机制,完善人力资源信息库54万名辖区劳动力信息,就业、创业、培训和人力资本联盟成员单位超500个。2022年,城镇新增就业4.3万人,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90%,预计年底就业率92%,技能劳动者总量占比30%,公共就业服务满意度保持在90%左右,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全区就业形势稳中向好。


二是创新建设模式,做公共就业能力提升示范。围绕“双核一圈”(广阳湾就业服务核心示范基地、长嘉汇就业服务核心展示窗口、环重邮创新生态圈)建设,重庆人力资本服务产业园开园运行,依托清华校友会资源,创建南岸区“留创园”“博创园”,联动北京、上海、深圳建设人才飞地创新服务中心,打造“1+3”的南岸人才飞地服务模式。升级南岸智慧就业云平台,发挥示范项目带动就业、赋能发展作用。


三是创新资金投入,做提升就业资金绩效示范。发挥财政资金带动作用,三级财政资金1.4亿元(中央财政补助资金1亿元,市级、区级财政配套资金各2000万元)带动国企投资2.6亿元,带动比近1:2。发挥政府资金撬动作用,示范项目资金4亿元撬动社会资本投入近14亿元,撬动比近1:4。






向上滑动查看完整创新案例


黔江区人力社保局

创新退休“双高”人才使用

深化区域人才协同发展






黔江区创新退休“双高”人才使用

深化区域人才协同发展


为缓解“两群”地区高层次人才引留难的现状,黔江区积极探索差异化发展思路,推行“错位”引才,以区域协同发展战略为基石,重点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人才交流协作、鲁渝人才交流协作、高新区对口协同发展人才交流协作,探索创新退休“双高”(高级职称和高技能等级)人才使用,引导退休“双高”人才资源向我区流动配置。携手山东省日照市、四川省南充市、高新区三地开展以“‘黔’程再续、‘江’来共创”为主题的黔江区聘用退休“双高”人才助力乡村振兴活动,与三地组织人事部门签订了人才交流合作协议,明确为退休“双高”人才发放英才服务卡B卡并参照《黔江区高层次人才激励办法(试行)》中第五类人才标准发放补贴。活动开展以来,通过市人力社保局和三地组织人事部门发布区内企事业单位退休“双高”人才需求100余个,协助我区中心医院、民族医院、职教中心、国维外国语学校等企事业单位聘用退休“双高”人才53名,为我区医疗、教育、文化等重要行业领域补充一批经验丰富、专业精湛的专业人才。






向上滑动查看完整创新案例


沙坪坝区人力社保局

“蓄水+调节”解决企业用工






沙坪坝区“蓄水+调节”解决企业用工


今年以来,受疫情多点散发、多次反复影响,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人力资源流动性降低,就业增长动能不足,用工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加。沙坪坝区通过建立“蓄水池”、创新用工模式,有效解决企业用工,特别是疫情防控期间企业用工冗余或短缺等突出问题,保障了就业局势总体稳定。


一是聚力常态常效,整合人力资源“蓄水”。动态掌握企业用工需求,做到企业情况、缺工规模、缺工类型、技能要求、薪资水平“五清”。盘活人力资源存量、深挖区外劳务资源,与贵州桐梓县、四川平昌县、成都武侯区和奉节县签订劳务用工合作协议,与3家技工院校、4家人力资源公司、13家技能培训机构共建用工“蓄水池”。目前,已入库人力资源3.9万人,其中,参加职业培训技能人员2.3万人,技工院校毕业生3200余人,人力资源充足、专业梯次齐备,较好满足了制造业、服务业等行业企业用工保障。


二是聚焦应变应急,创新用工模式“调节”。顺应企业阶段性、季节性用工及疫情期间企业用工需求,探索推出共享合作和错峰调剂用工模式。同时,着重从劳动关系调整、社保衔接和劳工权益保障等方面加强指导,促成企业抱团互助,减少企业后顾之忧。今年来,已经达成青辰电器、重庆双高实业公司等7家企业间用工合作关系,调剂员工460余人次。






向上滑动查看完整创新案例


潼南区人力社保局

创新实施人力社保领域基层公共服务标准化信息化便民化综合试点工程






潼南区创新实施人力社保领域

基层公共服务

标准化信息化便民化综合试点工程


2022年,潼南区以贯彻《重庆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领域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综合试点方案》为统揽,创新实施人力社保领域基层公共服务标准化信息化便民化综合试点工程,推动人力社保领域公共服务向基层延伸,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百米,打造群众满意的人社服务。


一是全面覆盖。印发《实施方案》,明确首批选取不少于30%的镇街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所试点建设,逐步实现全区人社基层服务机构升级改造,构建区、镇、村三级联动的基层公共服务标准化信息化体系。


二是规范统一。根据区域特点、实施条件,选取人社业务较多、人员流量较大的9镇街、1园区从就业创业、社会保险、人才人事、劳动关系4个方面进行统一打造,明确区域划分、硬件设备、视觉识别系统、人员配备等5个方面共24项统一标准,做到设施过硬、流程统一、效能提升、高效便民。


三是成效明显。第一个试点田家镇已于2022年6月打造完成,截至目前,首批10个试点已基本打造完成。其中,双江镇于今年10月获批建设“社会保险公共服务标准化基地”,桂林街道东风社区获批2023年“市级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示范社区提质升级项目示范点”。






向上滑动查看完整创新案例


两江新区社会保障局

率全市之前探索开展“无假之保”

日预约暖心服务






两江新区率全市之前探索开展

“无假之保”假日预约暖心服务


近年来,两江新区社会保障局不断探索创新工作方式,完善便民服务措施,提升群众体验感。特别是,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过程中,通过调研了解到新区群众存在“上班时间没空办事、下班时间没处办事”的突出问题,以提高效能、便民惠企为出发点,改革刀刃向内,在全市率先推出“无假之保”假日预约暖心服务,实行领导带班、党员带头、窗口在岗,于每周六上午坐班,为新区直属8个街道范围企业、群众提供办理就业创业、社会保险、劳动关系等高频服务事项。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人民至上”相关指示精神,于今年6月推出“无假之保”假日预约暖心服务“加强版”,续推假日服务平台延伸至街道社区,服务对象拓展至全体居民,服务时间延长至周六全天,打通“最后一公里”,着力提升辖区群众获得感、体验感。


该项服务工作自开展以来,共提供线上、线下服务800余次,被《重庆日报》、华龙网、中国新闻网等主流媒体宣传报道20余次,社会反响良好。






向上滑动查看完整创新案例


北碚区人力社保局

创新运用“公交站牌广告”

发布企业用工信息






北碚区创新运用“公交站牌广告”

发布企业用工信息


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现场招聘,而大多数求职者习惯于线下求职,加之辖区企业一线工人需求旺盛,为保障劳动者就业和企业复工复产,我区创新运用“公交站牌广告”发布岗位信息,打通特殊时期招聘求职“最后一公里”。


一是精准摸底。针对用工求职高峰期,全覆盖摸底辖区大中型企业,一对一进行用工保障政策宣传;结合联系服务民营企业“直通车”制度,对382家重点企业开展“点对点”招工服务,按月收集企业用工信息,为岗位信息发布提供“原材料”。


二是创新发布。实施“就业岗位在身边”行动,在全市率先使用公交站牌广告推送岗位信息,精准选取地铁口、商圈、公租房、园区等人员流动频次高的公交站牌投放;每期更新70家企业左右招聘信息。活动开展以来,累计投放公交站牌广告170余块,发布招聘信息3781条。


三是强化回访。每月末回访用工保障效果,对招聘效果不佳的企业,分析原因,帮助企业调整招聘需求;对技术工人需求强烈的企业,增加在中职院校附近公交站牌广告的投放频次。回访机制建立以来,精准化用工指导服务83家企业,帮助企业招到合适员工,有效缓解企业“用工难”。


今年以来,通过公交站牌广告累计为辖区企业招工1609名,其中制造业一线工人902名,技术工人304名,行政管理238名,其他工种165人。






向上滑动查看完整创新案例



遴选!重庆市属事业单位2023年第一季度公开遴选公告来啦

快来看!2023年重庆市普通高校专升本两类人员可免试

听Ta向世界讲述重庆的故事 @耿直的你,给他们扎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